两位电影大师在戛纳狭路相逢

与去年的“”、“”、“”、、、今年1月的一样,上海艺术电影联盟2021年3月主办的也推出网络云导赏。

这次云导赏的撰文还是大家熟悉的热心观众木译,但这次为了对应长达三周的影展,把对应的文章也一拆为三,按照对应影片和人物,引导大家进入本次“英伦电影大师展”的几部名作,大家可以在看完影片之后再来阅读此文,银幕上的影像和银幕下的文字互相印证,会有更多收获与启发。上周已刊载了的云导赏文章,今天介绍的是今天下午在天山电影院-虹桥艺术中心旗舰店放映的的幕后组合:罗西与品特。

首先聊一聊约瑟夫·罗西。罗西1909年1月14日出生于美国,高中毕业后曾在达特茅斯学院和哈佛大学求学。不过学不长久,很快他就来到了大都会纽约,在那里投身到戏剧事业并开始拍摄短片。罗西的出现引起了米高梅公司的注意,在米高梅的邀约下,1945年罗西为其拍摄了短片《持枪男子》和《恶有恶报》系列犯罪电影里的两支短片。

然而罗西和米高梅合作并不愉快,1947年罗西转投雷电华公司,也就是在雷电华,罗西开始了他职业电影艺术生涯,拍摄他第一部长片《惨绿少年》并于1948年上映。1951年罗西迎来了他在好莱坞时期的辉煌时刻(也是至暗时刻,下文论述),共有三部片子上映,根据弗里茨·朗翻拍的《M就是凶手》、《欲海奇鸳》和《相逢》。也是在1950年代早期,受冷战思维和国际局势大环境影响,美国麦肯锡主义喧嚣尘上,美国众议院成立了“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将调查焦点聚焦在好莱坞的电影人身上。电影大师卓别林就因此被迫离开美国移居瑞士。

罗西也因为在1947年和德国左翼戏剧大师贝托尔特·布莱希特合作完成了《伽利略》,又在1951年参加了美国左翼戏剧团体,故而上了美国众议院的黑名单,被迫离开美国。

离境后,罗西先是在意大利落脚,想借助于德·西卡的《偷自行车的人》成功经验,拍摄了《徘徊的陌生人》,不过反响平平。1952年,罗西来到了英国,翻开了他电影艺术生涯的崭新一页。在英国,罗西遇见了给予他很大帮助的电影人,著名演员德克·博加德。

即使在英国,受美国的黑名单影响,罗西的日子也不好过,在最初的五年里,罗西基本上过着隐姓埋名的日子。1954年,因和博加德合作,罗西在英国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影片《沉眠之虎》,但该片片头导演姓名都不敢署名罗西,而是用了另一位英国导演维克多·汉伯里的名字。博加德在完成《沉眠之虎》之前,早已是英国响当当的大明星了。

德克·博加德1921年3月出生在英国伦敦,今年也是他诞辰100周年。他的父亲是《》艺术版编辑。二战期间,博加德在英国皇家陆军服役,也是1945年5月第一批抵达德国卑尔根-贝尔森集中营的盟军士官。战争的残酷、人性的极恶对他今后的人生产生了巨大影响。二战结束后,他的经纪人将他的姓名改成了现在的名字,并把他推入影坛。博加德以他英俊潇洒的气质,在1950年代的英国影坛刮起了一阵旋风。时至今日,英国一些老影迷回想起博加德,还是对他推崇备至,很多人都怀念他1950年代在银幕上风流倜傥的形象,尤其是那部完成于1956年的《西班牙园丁》。

得益于博加德的帮助,罗西在英国电影界有了立足之地。在拍摄《沉眠之虎》的片场间隙,罗西把英国作家罗宾·毛姆(他是我们熟悉的《月亮六便士》的作者毛姆的侄子)的小说《仆人》推荐给博加德。据罗西自己受访时的回忆,博加德当时对这部小说并不感兴趣。直到过了近十年之后,当博加德看到哈罗德·品特改编成剧本的《仆人》之后,按捺不住内心激动,打电话给罗西,觉得这正是他想要扮演的角色,希望能拍摄《仆人》一片。接到这个电话时,罗西正在和法国巨星让娜·莫罗合作,拍摄《伊娃》。

《仆人》是博加德和罗西合作的第二部作品,他成为了和罗西合作次数最多的电影演员,一共合作了五部作品。也是从《仆人》开始,罗西开启了与品特的合作,从1963年到1971年间,两人合作完成了《仆人》、《车祸》和《幽情密使》。

哈罗德·品特的第一身份是戏剧作家,2005年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60年,品特以《看门人》一剧声名鹊起,该剧也被改编成了电影。也就是从1963年开始,品特涉足影坛,开始与罗西合作。品特属于荒诞派剧作家,早期深受荒诞派剧作大家贝克特影响很大,后来两人成为挚友。品特的语言风格简洁、犀利、幽默、冷峻。有人形容如同拳击赛场的“短兵相接”。他善于去描绘语言或对话中的攻防,把人物放在密闭空间里,把安全性逐步变成不安全,有研究者称他的戏剧为“胁迫感喜剧”(comedy of menace)。因此,他的戏很难演,因为演员很难把握每一句对白的言外之意。这点在《仆人》一片中便可体会。

继《仆人》之后,《车祸》将罗西、品特和博加德三人的天赋再次展现得淋漓尽致。《车祸》的成功促使罗西有了新的野心,就是拍摄普鲁斯特的作品。不过在准备拍摄普鲁斯特的煌煌巨著《追忆似水年华》之前,品特和罗西选择了英国著名作家L.P.哈特利的自传小说《幽情密使》小试牛刀,因为这部作品和《追忆似水年华》的风格相近,作为回忆体作品,《幽情密使》的故事从1900年的那个夏天开始。

罗西携《幽情密使》去参加1971年第24届戛纳电影节时,遇上了强劲对手、意大利电影大师维斯康蒂的《魂断威尼斯》。众所周知,罗西的好友博加德正是在《魂断威尼斯》一片中饰演了重要角色,可谓狭路相逢。博加德当时放狠话给罗西:这次,我不希望你赢。结果维斯康蒂铩羽而归,只拿到了一个组委会颁发的25周年特别奖聊表安慰。罗西的《幽情密使》一举夺得戛纳金棕榈奖。

1970年代之后,罗西的电影生涯似乎开始走向了下坡路,再也没有拍摄出旷世奇作,甚至他的最后一部作品《蒸浴》都被很多人认为是他一生中的败笔。最终,他带着未了的心愿——未能拍摄的《追忆似水年华》离开了人世。纵然如此,他和品特的三部曲却始终一直为人称颂。

回顾品特和罗西的合作,两人都属于人士,但又有不同,品特看到的是英国社会内部的空虚,罗西则是看到阶级本身的伪善。他们的创作风格其实延续了英国自由电影演变至英国新浪潮电影萌芽之时的创作风格,与之一脉相承。这类影片关注英国社会的阶级、性别等问题,与英国社会现实紧密相连。品特和罗西虽有不同,但是他们共同透视了英国社会,特别是对保守主义进行了攻击。在他们眼中,正是因为上流阶层固有化的规范举止必须遵守,这套保守的规章制度以其极强的稳定性,把人性架空了,把人性中最自然的欲望和自由压抑了。而正是这种人性的架空与压抑导致了人慢慢变得空虚、伪善。他们俩这种对英国社会的鞭辟入里的描绘,一直到后来詹姆斯·伊沃里改编E.M.福斯特的小说《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莫里斯》、《霍华德庄园》后,才让观众看到另一种对英国社会深刻的描绘与观察。

英伦电影大师展目前仅剩 《霍华德庄园》 (大光明电影院)有二楼极少量余票,观众可以打开淘票票app搜索影院排片栏下的“2021英伦电影大师展”、猫眼电影app搜索影片排片栏下的片名,即可购票。请注意,若打开页面的座位是一片红的话,可以选择楼上座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作者 admin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